跳转至

2.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

反射与反射弧

反射

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

定义

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,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

实例

  • 缩手反射
  • 眨眼反射
  • 膝跳反射

适用范围

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

注意

植物/单细胞生物等没有神经系统,因此它们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是反射,而是应激性

结构基础

反射弧

反射弧

组成

感受器/传入神经/神经中枢/传出神经/效应器

效应器

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

  • 结构: 感觉神经元(传入神经)的神经末梢
  • 功能: 感受刺激/产生兴奋
  • 结构破坏: 无感觉/无效应
兴奋

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,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

  • 结构: 感觉神经
  • 功能: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
  • 结构破坏: 无感觉/无效应
  • 结构: 调节某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群
  • 功能: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/综合/处理
  • 结构破坏: 无感觉/无效应
  • 结构: 运动神经
  • 功能: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
  • 结构破坏: 有感觉/无效应
  • 结构: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
  • 功能: 对内外刺激做出相应的应答
  • 结构破坏: 有感觉/无效应
注意

一切感觉(嗅觉、听觉、味觉、痛觉、渴觉等)都在大脑皮层形成,都不属于反射

反射完成的必要条件
  1. 足够强度的刺激
  2. 反射弧结构完整

(此处应有图2-4 反射弧)

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

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

特点

先天性/终身性,不需大脑皮层参与,数量有限

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渐形成的反射

特点

后天性/可建立/可消退,需大脑皮层参与,数量几乎是无限的

条件反射的建立

graph LR
  A["食物(非条件刺激)"] --> B["分泌唾液(非条件反射)"]
  C["铃声(无关刺激)"] --> D["不分泌唾液(不发生反射)"]
  B --> E[多次结合]
  D --> E
  E --> F["铃声(条件刺激)"]
  F --> G["分泌唾液(条件反射)"]

说明

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,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

条件反射的消退

  • 机理: 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,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
  • 实质: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,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,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

条件反射的意义

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/灵活性/适应性,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